勸病良言:【清艾軒】唐略:本真的快樂,與物質(zhì)無關(guān)
有位大學剛剛畢業(yè)的朋友對我說:“我希望再奮斗十年,過上安逸快樂的生活!
我搖搖頭,說:“那你這輩子完蛋了!
十年的奮斗,可能會讓你很有錢,但快樂的生活與貧富無關(guān)?鞓凡皇堑葋淼模鞓穪碜詢(nèi)心,來自當下,它依賴于人的修養(yǎng),不依賴外界的條件。
有人認為有錢就快樂。其實,一個人只要有這種思想,他就永遠沒有真正的快樂。
為什么呢?
為了有錢,你得奮斗吧。假設這個奮斗期十年,那么,在這十年內(nèi),你必然沒有快樂可言,因為沒錢啊。這樣,你就犧牲了十年的快樂,十年在不快樂中打拼,壓力有多大,可想而知,不憂郁成疾就是萬幸了。
奮斗十年之后,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富翁,還有奮斗失敗的可能。如果你奮斗失敗了,你此時仍然沒錢,那么,此時,迎接你的是更大的不快樂。
即使你奮斗成功了,有錢了,但貧富總是相對的,富上還有富,到底富到什么程度能讓你幸福呢?很難說。而且到那個時候,你接觸的社會階層更高了,跟他們相比,你可能仍覺得自己很寒磣。這時候,生活中只要出現(xiàn)了不快樂,你會馬上認為是沒錢導致的,于是還得開始更艱苦的不快樂的奮斗,拼命地、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。物欲的溝壑永遠填不滿。
在戰(zhàn)亂年代,人們會想:只要天下太平,我就很快樂了。
在沒飯吃的年代,人們饑腸轆轆,他們會想:只要每頓能吃飽,我就會很快樂。他忘了此時天下太平。
在房價虛高的年代,租房子住的人會想:只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,我就會很幸福。欠了很多房貸的人會想,只要我的房貸還清了,我就和快樂了。他們忘了自己能吃得飽飯。
快樂本身是一種純粹的精神狀態(tài),快樂和貧富從來無關(guān),只是有人將這兩者硬生生扯到了一起。于是很多既想偷懶又不愿意動腦筋的家伙,誤認為只要有錢,快樂就可以不求自得,結(jié)果,他們丟失了本真的快樂,陷入了追求物質(zhì)的怪圈,得到的僅僅是一些短暫的、虛浮的快樂而已。
本真的快樂,是一個人通過自身修養(yǎng)而獲得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(tài)。清朝名醫(yī)喻嘉言這樣描述它:
四時皆春,萬物同體。雖環(huán)堵蕭然,而樂在也;雖五官弗備,而樂在也;雖夷狄患難,而樂在也。溪山風月,有我便是主人;木石禽魚,相親悉為好友。
本真的快樂,發(fā)自我們的內(nèi)心深處,不隨季節(jié)而變化,也不因時過境遷而黯淡。即使家徒四壁,一無所有,這快樂仍陪伴著你;即使五官殘疾、身體殘缺,這快樂也不會離你而去;即使戰(zhàn)亂頻繁,流離失所,這快樂也不會丟失。不管我走到哪里,溪山風月,各種自然景觀,任我欣賞,此刻我就是它們的主人;花木鳥獸,不管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,只要在我身邊,他們便是我的好友。
人人都有這種快樂。小時候,無憂無慮,心境空明,這種本真的快樂是最多的,它們構(gòu)成了我們美好的童年;但因為人長大了,煩惱多了,欲求多了,這種快樂就被掩蓋了很多。物質(zhì)的確能帶給我們很多幸福,但那都是短暫的,真正支撐著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,不至于棄世而亡或憂郁致死的,仍是這種內(nèi)心深處本真的快樂。
修養(yǎng)越好,本真的快樂越多。
-----------和
對自己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夠成為一個自強自立可以獨立生活的人。從事什么職業(yè)不重要,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生活的快樂,哪怕生活得很艱苦,很窮,但是內(nèi)心是快樂的,就會感覺生活很幸福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。如果能夠成為一個靠自己也能生活的快樂人,那么你就實現(xiàn)了對自己的最大期望。
如果想要影響別人、成為別人的朋友,你首先就要讓別人從心里認同你,接受你,承認你。這是要靠人格魅力才能做到的,與你的權(quán)力,地位,權(quán)威無關(guān)。這些無論是對大人,還是對孩子都適用。
品味生活,感恩生活。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