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院生藥學科于1983年創(chuàng)建,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,1996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為博士點。該博士點成為我國的第五個生藥學博士點(另外4個:中國藥科大學,北京醫(yī)科大學,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藥植所,上海第二軍醫(yī)大學),成為全國中醫(yī)院校中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生藥學博士點。該學科是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和遼寧省重點學科,已經(jīng)培養(yǎng)博士研究生14余名,碩士研究生100余名。在讀博士20余名,碩士70名,F(xiàn)正在建設博士后流動站。
學科學術發(fā)展總體目標是:使本學科成為我國培養(yǎng)高級中藥人才、研究中藥品質(zhì)和高科技新藥、促進中藥現(xiàn)代化、為我國經(jīng)濟建設和社會發(fā)展服務的重點學科之一。在中藥生藥學研究,包括中藥資源開發(fā)、品質(zhì)評價、中藥及中成藥檢測、中藥PCR-細胞核型分析聯(lián)用、活性成分與新藥研究等方面,力爭居全國領先地位,起到重點學科的輻射帶動作用。 學術梯隊:現(xiàn)有教授8人,副教授4人,講師3人。具備博士學位7人、碩士學位6人。其中學科帶頭人康廷國教授,學科學術帶頭人賈天柱教授、楊松松教授、袁昌魯教授在全國均有一定的影響。學術梯隊均有較高業(yè)務素質(zhì)。組成人員見下表。
學術隊伍的年齡、學歷、職稱、學術專長(按研究方向分為4組)
姓名 |
出生年月 |
職稱 |
學歷 |
學科特長 |
研究方向 |
康廷國 |
1955.06 |
教 授 |
博導 |
中藥鑒定 |
中藥鑒定與品質(zhì)評價研究 |
翟延君 |
1956.07 |
教 授 |
碩士 |
同上 |
同上 |
王 冰 |
1953.01 |
教 授 |
大學 |
同上 |
同上 |
李 鋒 |
1963.03 |
教 授 |
博士 |
同上 |
同上 |
楊松松 |
1939.10 |
教 授 |
博導 |
中藥化學 |
中藥活性成分與新藥研究 |
才 謙 |
1970.07 |
講 師 |
博士 |
同上 |
同上 |
王 勁 |
1968.07 |
講 師 |
博士 |
同上 |
同上 |
趙余慶 |
1957.08 |
教 授 |
碩士 |
同上 |
同上 |
張振秋 |
1964.10 |
教 授 |
博士 |
同上 |
同上 |
王 東 |
1965.08 |
副教授 |
博士 |
同上 |
同上 |
張元桐 |
1952.03 |
副教授 |
大學 |
同上 |
同上 |
賈天柱 |
1951.09 |
教 授 |
博導 |
中藥炮制 |
中藥炮制工藝與原理研究 |
李 軍 |
1967.03 |
講 師 |
博士 |
同上 |
同上 |
程嘉藝 |
1961.02 |
副教授 |
碩士 |
同上 |
同上 |
程 嵐 |
1964. 08 |
副教授 |
碩士 |
同上 |
同上 |
.研究方向: 學科有四個研究方向:
1.中藥鑒定與品質(zhì)評價(包括中成藥鑒定,中藥品種、真?zhèn)巍?yōu)劣鑒別,資源研究)
(1)中成藥鑒定研究:“丸散膏丹,神仙難辯”,中成藥一直存在著原料品質(zhì)、生產(chǎn)質(zhì)量等問題。本學科早在85年就開始了這一方向的研究,重點是顯微鑒定研究,早在90年就出版了《常用中成藥顯微鑒定》,是我國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;95年以來承擔了兩項省科研課題(中成藥顯微鑒定研究和中成藥微機檢索系統(tǒng)研究),受國家藥典委員會委托,同香港浸會大學趙中振博士合著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顯微鑒別彩色圖集》99年出版并發(fā)行國內(nèi)外,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。99年同香港浸會大學共同承擔了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課題“中藥材中成藥顯微自動識別微機軟件開發(fā)研究”,已取得了初步成績,同時配合中成藥顯微鑒定,進行了中成藥薄層色譜研究,出版了專著《中成藥薄層色譜鑒別》99年獲遼寧省科技進步獎。2003年主編了全國統(tǒng)編教材《中藥鑒定學》,本學科該領域的研究在全國中醫(yī)院校、研究所始終處于領先水平。
(2)中藥品種、真?zhèn)、?yōu)劣鑒別研究:中藥的品種、真?zhèn)、?yōu)劣問題,直接關系到臨床用藥的準確、安全和有效,也關系到打入國際市場的大問題。此研究方向?qū)τ谔岣呷嗣窠】邓、促進社會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意義重大。其特色是除常規(guī)的鑒別方法外,應用了電泳技術、細胞學核型分析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, 通過2項“九五”攻關課題和多項省級課題的研究。取得了較好的科研成果,現(xiàn)已獲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1項,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,省科技進步獎多項。
(3)資源研究:中藥資源研究工作近幾年又有了新的進展, 同本溪市經(jīng)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達成協(xié)議, 對細辛、酸棗仁等幾個遼寧地道中藥材品種進行GAP研究,并有望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(jīng)濟效益。
2. 中藥活性成分及標準提取物研究(新藥研究)
(1) 中藥活性成分研究:承擔了國家“九五”攻關項目“中藥獨活質(zhì)量標準規(guī)范化”研究,其成果已收載入國家2000年版藥典。“牛蒡子質(zhì)量標準規(guī)范化研究, 所提得的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均有明顯的活性”。 自95年以來,我們已對纈草、獨活、狼毒、淫羊霍、獨角蓮、水紅花子、紫穗槐等進行提取物研究,并制定了與國際接軌的中藥質(zhì)量標準。在研究方面,與德國杜塞爾多大學,生化藥學研究所Bauer教授,日本歧阜藥科大學田中俊弘教授,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abry教授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藥研究中心一直有合作研究。
(2) 中藥新藥研究:在完成國家科技部中藥新藥研究2項課題(中藥獨活抗風濕新藥研究、狼毒抗癌新藥研究)的同時,積極開展橫向課題研究,先后與沈陽市中藥廠、朝陽市中藥廠、錦州市中藥廠和營口中藥廠等企業(yè)聯(lián)合,開發(fā)中成藥新產(chǎn)品近20項,其中已由衛(wèi)生部藥管局批準生產(chǎn)的三類新藥2項,批準臨床的3項,申請臨床實驗項目3項。在中藥新藥研究方面有了較大幅度進展。
[1] [2] 下一頁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