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學名 | |
藥物名稱 | |
異名(中) | |
異名(英) | |
分子量 | |
理化性質(zhì) | |
構(gòu)效關(guān)系 | |
藥化作用 | 1.對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的影響 給麻醉犬靜脈注射青心酮40mg/kg,有使冠脈流量增加、冠脈血管阻力下降、心肌耗氧量減少,改善心肌微循環(huán)、增加心肌營養(yǎng)性血流以及增加腦血流量、降低腦血管阻力、使血壓下降及心律減慢等作用。 麻醉開胸犬靜注40mg/kg(1分鐘內(nèi)注完)青心酮,用Hellige多導生理儀測定心臟各項指標的變化。實驗表明:前負荷及心肌收縮性能指標均無明顯變化,而后負荷各項指標有明顯降低。平均主動脈壓,給藥前13.4±0.48kPa,給藥后降至10.4±0.9kPa (P<0.001);體循環(huán)血管阻力指數(shù)由5.5±0.45kPa/min\-1·m2降至3.4±0.77kPa/min\-2·m2 卵(P<0.05);左心室作功指數(shù)由38.2±4.9N·m/min\-1·m2降至27.4± 4.9N·m/min\-1·m2 (P<0.001)。表明青心酮具有顯著擴張血管的作用,它對心臟泵血功能的影響主要是通過降低后負荷來減輕左心室作功。 青心酮對人胎盤、胎兒血管有一定作用。胎盤組織主要產(chǎn)生TXA2,而產(chǎn)生PGI2的能力很弱。TXA2是一種存在于體內(nèi)的強效的血管收縮因子和促血小板聚集因子。青心酮對由5-HT或KCI引起的人臍動脈條收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提示青心酮具有擴張臍動脈的作用。 對重度好高征患者每天靜滴青心酮200~240mg,3~5d后,使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程度降低。對正常晚期妊娠及好高征孕婦分別給予不同濃度的青心酮,發(fā)現(xiàn)青心酮在體外抑制正常晚期妊娠和妊高征孕婦血小板聚集的半數(shù)抑制濃度分別為1.0×10\-3M和2.4×10\-3M,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應隨藥物濃度的增高而增強(r≥0.92);青心酮作用迅速,當血小板發(fā)生一相聚集,甚至二相聚集也已觸發(fā),該藥仍可迅速降低血小板5min聚集率,其抑制作用有一定的時間依賴性。 2.抗氧化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,青心酮有抗超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及羥基自由基對Hb的氧化作用;減少羥基自由基及過氧化氫引起紅細胞溶血和脂質(zhì)過氧化反應。并發(fā)現(xiàn)青心酮有清除超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及羥基自由基的功能,阻止活性氧對紅細胞氧化。 3.體內(nèi)過程 研究3H-青心酮在在鼠體內(nèi)的吸收、分布和排泄,并進行藥物動力學分析。靜脈注射的藥-時曲線按二室模型計算動力學參數(shù):ti/2a=3.78min,t1/2β=31.64min,K12=0.068min\-1,K12=0.096min\-1,Vc=15.43、LVd=23.38L。大鼠灌胃或肌肉注射給藥吸收迅速,3~5min達到高峰,30min已基本消除。灌胃、肌注、靜注三種途徑給藥的半衰期分別為8.6,8.25和5.78min,無顯著差異。靜脈給藥后以腎、肝含藥量最高,其次為心和腦,而且各組織分布的程度相差不大,其消除速度與血漿濃度衰變速度相似,均在30min后基本消除。大鼠腹腔注射3H-青心酮后,2min血中可測得放射性,30min達高峰。給藥40min后,在所測的16種組織中均測得大量放射性,1h幾乎所有組織中達到高峰值。其中以腎臟最高,肝次之,腸第三,胃內(nèi)容及骨中最低。根據(jù)動力學分析結(jié)果Vd=29.38L,說明3H-青心酮分布較廣。肝、腎中含量最高。提示肝為其代謝的主要場所,腎為其排泄的主要途徑。同時根據(jù)糞中排泄較多,腸道也是重要的排泄途徑。 |
毒性 | |
臨床 | 用于冠心病心絞痛;用于妊高征。
|
不良反應 | |
成分分類 | |
用途分類 | |
來源 | |
化學號 | |
參考文獻 | 1.《中藥有效成分藥理與應用》
|
分子式 | |
熔點 | |
旋光度 | |
沸點 | |
來源拉丁學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