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 |
|
漢語拼音 |
yang mei he ren
|
英文名 |
|
藥材基原 |
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種仁。
|
動植物形態(tài) |
常綠喬木,高可達12m,樹冠球形。單葉互生;葉片長橢圓或倒披針形,革質(zhì),長8-13cm,上部狹窄,先端稍鈍,基部狹楔形,全緣,或先端有少數(shù)鈍鋸齒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下面色稍淡,平滑無毛,有金黃色腺體;ù菩郛愔;雄花序常數(shù)條叢生于葉腋,圓柱形,長約3cm,黃紅色;雄花具1苞,卵形,先端尖銳,小苞2-4片,卵形,雄蕊5-6枚;雌花序為卵狀長橢圓形,長約1.5cm,常單生于葉腋;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,子房卵形,花柱極短。有2枚細長柱頭。核果球形,徑約1.8cm,外果皮暗紅色,由多數(shù)囊狀體密生而成,內(nèi)果皮堅硬,徑約9mm,內(nèi)含無胚乳的種子1枚;ㄆ4月。果期6-7月。
|
資源分布 |
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|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 |
生于低山丘陵向陽山坡或山谷中。
|
藥用植物栽培 |
|
采收和儲藏 |
食用楊梅果實時,留下核仁,鮮用或曬干。
|
藥用部位 |
|
生藥材鑒定 |
|
中藥化學(xué)成分 |
|
理化性質(zhì) |
|
中藥化學(xué)鑒定 |
|
中藥有效成分結(jié)構(gòu)式的測定 |
|
炮制方法 |
|
劑型 |
|
中藥制藥工藝 |
|
藥理作用 |
楊梅核仁提取液對胃癌(803,823)細胞,在體外培養(yǎng)條件下,具有明顯的殺傷和抑制作用。
|
藥理學(xué) |
|
藥代動力學(xué) |
|
毒理學(xué) |
|
藥物配伍 |
|
藥性 |
辛;苦;性微溫
|
歸經(jīng) |
|
功效 |
利水消腫;斂瘡
|
功效分類 |
祛濕藥
|
主治 |
腳氣;牙疳
|
用法用量 |
內(nèi)服:煎湯,6-9g。外用:適量,燒灰,敷。
|
用藥禁忌 |
《本草求原》:“治腳氣,須多食。”
|
不良反應(yīng)及治療 |
|
選方 |
|
臨床運用 |
|
各家論述 |
|
考證 |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。
《本草綱目》:取楊梅仁法,以柿漆拌核暴之,則自裂出也。
|
藥物應(yīng)用鑒別 |
|
藥典收錄 |
|
藥材拉丁名 |
|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|
Myrica rubra (Lour.) Sieb.et Zucc.[Mosella rubra Lour.]
|
科屬分類 |
楊梅科
|
出處 |
《中華本草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