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 |
牛尾草、六角草、細(xì)穗石松、樹(shù)靈芝
|
漢語(yǔ)拼音 |
cui chan cao
|
英文名 |
|
藥材基原 |
為石杉科植物馬尾杉的全草。
|
動(dòng)植物形態(tài) |
附生植物,枝條細(xì)長(zhǎng)下垂,長(zhǎng)15-60cm,二至四回二叉分枝,枝有溝。葉近革質(zhì),螺旋狀排列,6-8行,接近或疏離,斜展,有短柄,三角形至披針形,長(zhǎng)4-20mm,寬2.5-6mm,先端短尖,基部圓形,全緣,扁平;主脈明顯。孢子囊穗多數(shù),通常多回分枝,末回分枝纖細(xì),直徑約2mm;孢子葉疏生或密集,圓三角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(zhǎng)約1m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楔形,全緣,綠色,革質(zhì)。孢子囊圓形,黃色。
|
資源分布 |
分布于臺(tái)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|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 |
附生于林中的樹(shù)干上或巖石上。
|
藥用植物栽培 |
|
采收和儲(chǔ)藏 |
全年均可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
|
藥用部位 |
|
生藥材鑒定 |
|
中藥化學(xué)成分 |
全草含生物堿:細(xì)穗石松堿(lycophlegmarine),8-去氧-13-去氫干層塔寧堿(8-deoxy-13-dehydroserratinine),石松佛利星堿(lycoflexine),8-去氧千層塔尼定堿(8-deoxyserratinidine),法氏石松定堿(fawcettidine),表二氫法氏石松定堿(epi-dihydrofawcettidine),細(xì)穗石松明堿(lycophlegmine),N,N′-二甲基馬尾杉?jí)A(N,N′-dimethylphlegmarine);三萜類(lèi):馬尾杉醇(phlegmanol)A、B、C、D、E、F,千層塔烯二醇(serratenediol),千層塔烯二醇-3-乙酸酯(serratenediol-3-acetate),千層塔烯三醇(serratriol),3-羥千層塔烯-21-酮(3-hydroxyserraten-21-one),千層塔三醇(tohogenol)及馬尾杉酸(phlegmaric acid)。
|
理化性質(zhì) |
|
中藥化學(xué)鑒定 |
|
中藥有效成分結(jié)構(gòu)式的測(cè)定 |
|
炮制方法 |
|
劑型 |
|
中藥制藥工藝 |
|
藥理作用 |
|
藥理學(xué) |
|
藥代動(dòng)力學(xué) |
|
毒理學(xué) |
|
藥物配伍 |
|
藥性 |
淡;涼;有小毒
|
歸經(jīng) |
|
功效 |
祛風(fēng)除濕;清熱解毒
|
功效分類(lèi) |
祛風(fēng)除濕藥;清熱解毒藥
|
主治 |
風(fēng)濕痹痛;跌打損傷;發(fā)熱咽痛;水腫及蕁麻疹
|
用法用量 |
內(nèi)服:煎湯,15-20g;或泡酒。外用:適量,搗爛敷;或煎水洗。
|
用藥禁忌 |
|
不良反應(yīng)及治療 |
|
選方 |
|
臨床運(yùn)用 |
|
各家論述 |
|
考證 |
|
藥物應(yīng)用鑒別 |
|
藥典收錄 |
|
藥材拉丁名 |
|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 |
Phlegmariurus phlegmaria(L.)Holub.[Lycopodium phlegmaria L.]
|
科屬分類(lèi) |
石杉科
|
出處 |
《中華本草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