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 |
千里馬、趕山鞭、上樹草
|
漢語拼音 |
teng sui bu
|
英文名 |
|
藥材基原 |
為水龍骨科植物滇星蕨的根莖。
|
動(dòng)植物形態(tài) |
攀援植物,植株高約30cm。根莖長而橫生,粗2-3mm,黑色,鱗片棕色披針形,常脫落。葉近生;葉柄長4-6cm,淡棕色;葉片紙質(zhì),披針形,長20-30cm,中部寬約2cm,尾尖或漸尖,向基部漸變狹,下延于葉柄,邊緣波狀,干后綠褐色,光滑;葉脈略可見。孢子囊群大,圓形,散布于葉片的背面。
|
資源分布 |
分布于西南及湖南、廣西、西藏等地。
|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 |
附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樹上或巖石上。
|
藥用植物栽培 |
|
采收和儲(chǔ)藏 |
全年均可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|
藥用部位 |
|
生藥材鑒定 |
|
中藥化學(xué)成分 |
|
理化性質(zhì) |
|
中藥化學(xué)鑒定 |
|
中藥有效成分結(jié)構(gòu)式的測(cè)定 |
|
炮制方法 |
|
劑型 |
|
中藥制藥工藝 |
|
藥理作用 |
|
藥理學(xué) |
|
藥代動(dòng)力學(xué) |
|
毒理學(xué) |
|
藥物配伍 |
|
藥性 |
微苦;涼
|
歸經(jīng) |
|
功效 |
清熱止咳;活血通絡(luò);除濕止痛
|
功效分類 |
清熱止咳藥;活血通絡(luò)藥;除濕止痛藥
|
主治 |
咳嗽;骨折;跌打損傷;勞傷疼痛;風(fēng)濕痹痛
|
用法用量 |
內(nèi)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|
用藥禁忌 |
|
不良反應(yīng)及治療 |
|
選方 |
|
臨床運(yùn)用 |
|
各家論述 |
|
考證 |
|
藥物應(yīng)用鑒別 |
|
藥典收錄 |
|
藥材拉丁名 |
|
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 |
Microsorium hymenodes(Kunze)Ching[Polypodium hymenodes Kunze]
|
科屬分類 |
水龍骨科
|
出處 |
《中華本草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