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 | |
處方來源 | 湖南中醫(yī)雜志1886,(3):27 |
劑型 | 湯劑 |
藥物組成 | 黃芪30g,黨參25g,白術(shù)15g,當(dāng)歸12g,升麻9g,柴胡9g,陳皮8g,白芍10g,炒梔子12g,黑姜10g,炙甘草6g。 |
加減 | |
功效 | |
主治 | 崩漏。 |
制備方法 | 小腹痛者加艾葉;血虛者加熟地、首烏;血熱者加丹皮、地骨皮;血瘀者加桃仁、紅花;氣滯者加香附;精神緊張、焦慮者加合歡皮;瘀塊多者加川牛膝、失笑散;腎虛腰酸痛者加桑寄生、菟絲子;出血甚者加地榆炭。 |
用法用量 | 每日1.5劑,每劑水煎2次,每次煎30分鐘左右,每劑藥液煎成300ml,清晨、下午、夜半分服。 |
用藥禁忌 | |
不良反應(yīng) | |
臨床應(yīng)用 | 治療崩漏47例中,年齡18-51歲,病程14-126日,均經(jīng)西醫(yī)婦科檢查確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。結(jié)果:陰道流血停止,癥狀消失,恢復(fù)情況良好為痊愈,共29例,占61.7%;陰道出血基本停止,但偶有發(fā)作為好轉(zhuǎn),共16例,占34%;服藥治療1周后,癥狀無改變,陰道出血未止為無效,共2例,占4.3%;總有效率為95.7%。 |
藥理作用 | |
毒性試驗 | |
化學(xué)成分 | |
理化性質(zhì) | |
生產(chǎn)廠家 | |
各家論述 | |
備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