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驗二 細菌的染色與形態(tài)結構的觀察
一、細菌的染色檢查法
細菌體積微小、無色半透明,未經(jīng)染色不易觀察其形態(tài)和結構,需經(jīng)染色,顯微鏡放大后才能清晰可見。
染色方法有單染法和復染法兩種。單染法是使用一種染料使細菌著色,常用的有美藍和復紅染色;復染法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染料染色,有助于鑒別細菌,故又稱鑒別染色法。常用的復染法有革蘭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。
(一)細菌涂片的制作
要進行細菌染色,首先需作涂片,細菌涂片的制作分涂片、干燥和固定三個步驟。
1.涂片:
(1) 取潔凈載玻片1張,在其中央加1滴生理鹽水。
(2) 將接種環(huán)燒灼滅菌,冷卻后自瓊脂斜面上取細菌少許,混于生理鹽水滴中,涂抹制成直徑約1cm大小的均勻懸液,然后將接種環(huán)滅菌。制作涂片時所取菌量不宜過多,以免涂抹不均使細菌聚集成團,影響結果觀察。若取液體標本(如肉湯培養(yǎng)物、膿液、痰液等)作涂片時,可不加生理鹽水而直接取標本涂片。
(3) 接種環(huán)的滅菌和取菌法
滅菌:接種環(huán)在取菌前后,其金屬絲部分必須用火焰燒紅滅菌。方法是右手拿接種環(huán)。成45°角置火焰中,待金屬絲燒紅后,斜持接種環(huán)將金屬柄緩慢通過火焰滅菌。取菌后的接種環(huán)必須滅菌后才能置放實驗臺上。
取菌:用左手拇指與食指中指夾住瓊脂斜面管下端,斜面朝上,試管傾斜,用右手轉動一下管口棉塞,在近火焰處用右手小指與掌面夾住棉塞并拔出,已拔出的棉塞不可放在實驗臺上,也不可觸及任何物品。試管口用火焰滅菌后,用已滅菌并冷卻的接種環(huán)伸入培養(yǎng)管中,自斜面上輕輕刮取細菌,取菌后將試管口再次滅菌,塞好棉塞放回原處。
2.干燥:涂片放室溫自然干燥,或將標本涂抹面向上,在離火焰半尺高處微微烘干。切忌直接放在火焰上烤干。
3.固定:常用加熱固定法。其目的是殺死細菌,使菌體與玻片粘附牢固,在染色時不致被染液和水沖掉。手執(zhí)玻片的一端,標本面朝上,來回通過火焰3次,注意溫度不可太高,以玻片反面觸及皮膚,感覺微燙為宜。
(二)革蘭染色法
【原理】
革蘭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細菌鑒別染色法。同時還為分析細菌的致病性和選用抗菌藥物提供了依據(jù)。
革蘭染色的原理,主要是由于兩類細菌的細胞壁成分和結構的不同。革蘭陰性菌細胞壁中含有較多類脂質,而肽聚糖含量較少。當用酒精脫色時,溶解了類脂質,增加了細胞的通透性,使結晶紫和碘的復合物易于滲出,細胞脫色,經(jīng)復染后,染上復染液(復紅)的顏色;而革蘭陽性菌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多且交聯(lián)度大,類脂質含量少,經(jīng)酒精脫色后,肽聚糖層的孔徑變小,通透性降低,酒精不易進入菌體脫色,故細胞仍保留初染液(結晶紫)的顏色。
【材料】
1.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18~24h混合培養(yǎng)物。
2.革蘭染色液。
【方www.med126.com法】
1.制作細菌涂片、干燥、固定。
2.初染:涂片上加結晶紫染液數(shù)滴,染色lmin,用水沖去染液,甩干。
3.媒染:加盧戈氏碘液數(shù)滴,1min后水洗,甩干。
4.脫色:加95%酒精,頻頻搖動玻片,直到不再溶下染料為止,約30s,水洗,甩干。
5.復染:加1%復紅染液1min,水洗,甩干。
6.用毛坯紙或濾紙輕jfsoft.net.cn輕印干,待標本充分干燥后用油鏡觀察。
【結果】
葡萄球菌經(jīng)染色后呈紫色,為革蘭陽性球菌;大腸桿菌染成紅色,為革蘭陰性桿菌。
【注意事項】
1.要掌握好染色的時間,尤其是酒精脫色時間,不宜過長或過短。
2.選用18~24h培養(yǎng)物為宜,否則影響染色效果。
(三)抗酸染色法
見結核分枝桿菌。
二、活菌運動的觀察
【原理】
許多桿菌與弧菌有鞭毛,具有動力,運動活潑。直接觀察細菌動力是鑒別細菌的方法之一,常采用壓片法或懸滴法。
【材料】
1.變形桿菌、葡萄球菌肉湯12h培養(yǎng)物。
2.玻片、凹玻片、蓋玻片、凡士林、接種環(huán)、酒精燈等。
【方法】
1.壓片法 用接種環(huán)分別取變形桿菌及葡萄球菌菌液置于潔凈的玻片中央,在菌液上輕覆以蓋玻片(注意勿產(chǎn)生氣泡,也勿使菌液外逸) (圖2-1),靜置片刻后于高倍鏡下觀察。
圖2-1 壓片法 觀察細菌動力
2.懸滴法 在凹玻片的凹窩四周涂少許凡士林,用接種環(huán)分別取變形桿菌及葡萄球菌菌液置于潔凈的蓋玻片中央,將凹玻片的凹窩對準蓋玻片的菌液處,反扣覆在蓋玻片上,微壓使二者貼緊后迅速反轉,使菌液懸滴于蓋玻片下(圖2-2),靜置片刻后于高倍鏡下觀察。
圖2-2 懸滴法鏡檢操作步驟
【結果】
變形桿菌有明顯的定向運動,而葡萄球菌沒有定向運動。
【注意事項】
1.鏡檢時需適當降低聚光器或縮小光圈,視野不宜過亮。
2.需仔細辨認鞭毛的運動與布朗分子運動的不同,前者是有方向的位移,而后者則是細菌受環(huán)境中液體分子的沖擊呈現(xiàn)在原位附近的顫動。
三、細菌形態(tài)、結構的觀察
(一) 細菌的基本形態(tài)(圖2-3)
圖2-3 細菌的基本形態(tài)
1.球菌:葡萄球菌(呈葡萄狀排列)、鏈球菌(呈鏈狀排列)、腦膜炎奈瑟菌(成雙排列)。
2.桿菌:大腸桿菌、枯草桿菌。
3.螺形菌:霍亂弧菌。
(二)細菌的特殊結構
圖2-4 細菌芽胞形態(tài)的示意圖
破傷風梭菌具有芽胞,用革蘭染色法染色,可見破傷風梭菌為革蘭陽性桿菌,菌體末端有一個圓形未著色的芽胞,整個細菌呈鼓槌狀。
2.莢膜:觀察肺炎鏈球菌莢膜(Hiss染色法)。
具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用Hiss染色法染色后,可見菌體呈藍色,莢膜不著色(圖2-5)。
圖2-5 肺炎鏈球菌莢膜形態(tài)圖2-6 細菌鞭毛的數(shù)目及排列
3.鞭毛(圖2-6):觀察變形桿菌鞭毛。
變形桿菌經(jīng)鞭毛染色法染色后,可見菌體周圍有纖細的鞭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