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ǘ)右前斜位(Rght anterior oblique view,簡稱RAO)(圖4-3)
患者直位,右前胸靠片匣,身體與片匣成45°~50°角。X線從患者左后投向右前,攝片時吞鋇,前緣自上而下為升主動脈,肺動脈段,肺動脈圓錐,右室或左室視投照角度大小而定。肺動脈圓錐亦稱右心室圓錐,是右心室接近肺動脈瓣的部分,亦即右心室漏斗部,心臟與前胸壁之間的倒置三角形透光區(qū)稱心前間隙。后緣自上而下為左房,右房及下腔靜脈,心臟與脊柱之間的透明區(qū)為心后間隙,食管為心后間隙內(nèi)的主要結(jié)構(gòu),緊靠左房后方。正常時此段食管可有輕微壓跡,但決無移位。
食管下端及胃氣泡偏居前方,為識別右前斜位的標(biāo)志。
。ㄈ)左前斜位(Left anterior oblique view,簡稱LAO)(圖4-4)
圖4-3 右前斜位
圖4-4 左前斜位
患者直立,左前胸靠片匣,身體與片匣約成60°角,攝片時吞鋇。X線從患者右后投向左前。前緣自上而下為升主動脈,右房及右室。后緣上為左房,下為左室。正常左室一般不與脊柱重迭或重迭不超過椎體的1/3,旋轉(zhuǎn)角如在60°以上,則左室與脊柱陰影分開。室間溝為室間隔的下界,在透視下,讓病人深吸氣,可顯示為淺壓跡。心影上方的弓形密影是主動脈弓,向前上行為升主動脈,向后下行為降主動脈。主動脈弓的下方與心影之間的透明區(qū)稱主動脈窗,其間有氣管,支氣管和肺動脈陰影。食管下端及胃泡偏居后部,為識別左前斜位的標(biāo)志。
(四)左側(cè)位(Left lateral view)(圖4-5)
患者直立,左側(cè)側(cè)胸壁靠片匣,同時吞鋇,X線從病人右側(cè)投向左側(cè)。心前緣全部為右室,后緣下部為左室,上部為左房。食管在左房平面有淺的壓跡,無移位。心后緣最下段(即下腔靜脈)與食管之間一透明間隙,左室增大時此間隙可消失。
圖4-5 左側(cè)位
二、影響心臟及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
。ㄒ)年齡 嬰兒左心發(fā)育不夠,右心相對較大,故心臟為球形,位于中央,稍偏左。隨著年齡增長,左心發(fā)育完全,心臟位置偏居左胸,3-8歲時才接近成人心臟形態(tài)。
。ǘ)體型 瘦長人胸部縱徑長,心臟狹長,橫膈低,心臟下緣可與膈面分離,稱為懸垂心。矮胖者胸部縱徑短,橫膈高,心臟橫位,心下緣與橫膈接觸面大。一般體形的心臟形狀,介乎上述二型之間,稱為斜位心。就心臟橫徑而論,橫位心較大,懸垂心較小。
。ㄈ)體位 臥位時膈肌升高,心臟橫徑較立位時增大。
(四)呼吸運動 吸氣時膈肌下降,心臟呈狹長形,橫徑減少;反之,呼氣時膈肌上升,心臟橫位,心橫徑加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