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兒童及青少年的膳食
合理營養(yǎng)對保證兒童身心健康、促進體力、智力的良好發(fā)育起著決定性作用,為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。由于兒童時期生長發(fā)育迅速,代謝旺盛,所需能量和各種營養(yǎng)素的量相對要比成年人多。兒童期各個年齡階段,對膳食中營養(yǎng)素供給量有不同要求(表11-1)。
兒童青少年時期肌肉系統(tǒng)發(fā)育最快,所需蛋白質也最多,對各種氨基酸的需要量均相應增多,一般高于成人的1~2倍,精氨酸和蘇氨酸可高4倍,在蛋白質的供給量上應與熱能相適應,占總熱能的12~15%。
由于兒童機體器官尚未成熟,咀嚼及消化能力尚未完善,應供給質地細軟易于消化的食品。但也應注意逐漸增加纖維素多的食物,以增強牙齒和胃腸道功能。兒童肝臟中儲存糖原不多,體內碳水化物相對較少,由于活潑好動,易饑餓,應適當增加餐飲。在主副食品上要合理搭配。鑒于目前一些城市中小學生肥胖比例已見增加,因此,更要重視合理、平衡膳食的供給,要避免不足與過食。預防冠心病也應從兒童時期開始。膳食熱量分配要合適,一日三餐的熱量比例,可按早餐30%、午餐35%及晚餐35%分配。
各種無機鹽及維生素的足量供給也很重要,無機鹽中除鈣、磷、鐵、碘和鎂外,鋅的充分供應對生長和性器官的發(fā)育有重要。
三、老年人的膳食
老年人活動量相應減少,整個代謝過程趨向減慢,熱能的消耗也隨之降低。因此,在熱能的供給量上應適當降低,如40~49歲減少5%,50~59歲減少10%,60~69歲減少20%,70歲以上減少30%。
老年在衰老過程中,蛋白質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,合成代謝緩慢,如血紅蛋白合成減少,老年性貧血較常見。其原因除缺鐵外,還與氨基酸缺乏有關,氨基酸缺乏也常引起氮平衡失調,所以,應對老年人提供優(yōu)質蛋白質,而且其量應占蛋白質總量的50%左右。同時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2%~15%左右。
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已成為老年人常見病,據(jù)估計在西方國家65歲以上老人中患病率為10%~50%,波多黎各和美國密執(zhí)安州的65歲以上婦女骨質疏松癥患病率各為60%及80%。在我國某些地區(qū)對50歲以上老人調查結果提示,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達20%~25%左右,男女比例為1:3。多數(shù)學者認為本病是鈣代謝、年齡、性別、營養(yǎng)素、微量元素及體力活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而其中以鈣代謝障礙及婦女絕經為該病的主要危險因素,因絕經后雌激素減少,內分泌功能紊亂。故老年人鈣的供應量應當充分,并應選擇鈣易吸收的食物,以及適當量的維生素D。其他維生素與老年人關系也很密切,如維生素C與膽固醇代謝有關,維生素E有抗衰老作用,維生素B1在尿中排出量較一般成年人高,尼克酸在體內儲留量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,維生素B12在血清中的量低于成年人,因此老年人也應注意這些維生素的供給量。
老年人膳食還應結合其生理特點,食物宜切碎煮爛,選擇柔軟易消化食物,多供應優(yōu)質蛋白質。脂肪供應不宜過多,以占熱能總量的20%~25%為宜,應多食植物油,少吃油煎炸或過于油膩的食物。老年人對低血糖的耐受力差,易感饑餓,故應適當增加餐次。為防止由于結腸、直腸肌肉萎縮而影響排便能力,造成便秘,每天應有纖維素和適宜飲水量,一般2000ml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