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目信息

 
    
    【正題名編號】 

    
    421


…" />
網站首頁
醫(yī)師
藥師
護士
衛(wèi)生資格
高級職稱
住院醫(yī)師
畜牧獸醫(yī)
醫(yī)學考研
醫(yī)學論文
醫(yī)學會議
考試寶典
網校
論壇
招聘
最新更新
網站地圖
針灸理論針灸艾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中醫(yī)臨床數(shù)據(jù)中醫(yī)藥術語針灸古籍中草藥圖譜腧穴文獻針灸方法文獻藥學下載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 醫(yī)學全在線 > 針灸推拿 > 針灸古籍資源數(shù)據(jù)庫 > 正文:循經考穴編
    

循經考穴編

  
書目信息
【正題名編號】  421
【正題名】  循經考穴編
【所屬類別】  經絡孔穴
【卷冊數(shù)】  2卷
【所屬時期】  清時期
【成書年代】  1619
【版本數(shù)量】  2
【正題別名】 
【著者】  嚴振
書考

  《循經考穴編》是繼元·滑伯仁《十四經發(fā)揮》、明·楊殉《針灸集書》之后的又一部循經考穴專著。但較之后二書,更詳于腧穴的考辨。

    一、作者與成書年代

    《考穴編》原未題作者名,而書末有"背部圖八髎穴辨"、"膺腹部穴圖辨"論文二篇,文章的作者分別題作"嚴振"、"嚴振漫翁",其中"漫翁"應是嚴振氏的"自號"。通過對比發(fā)現(xiàn),此二文與正文中相應腧穴下的該書編者的按語內容完全相符,試舉例說明如下;

    按:四髎穴法各有不同,當以《明堂》為正,而《銅人》言腰髁下夾脊一寸,亦相符也。有云八髎即諸俞骨節(jié)中有空處是。又云上髎在十一椎兩旁各開-寸五分,即脾俞;次髎在第七椎下兩[旁],即膈俞;中髎在第五椎下兩旁,即心俞;下髎在第三椎下兩旁,即肺俞,則無謂甚矣--足太陽經"下髎"穴編者按。

以上編者按與書末所附之嚴振氏論文內容完全相符,可見該書的編者即是書末淪文的作者--嚴振。

    關于嚴振,在已知資料中只查及清代有一精于書法的嚴振,《國朝書畫家筆錄》(宣統(tǒng)三年文學山房印)卷四記曰:"(嚴)振,字香蓀,俱精八法,揮毫落紙,氣足神完",可惜文中末記別號,不知與《考穴編》的作者是否同一人。

    關于《考穴編》的成書年代,從其引用文獻看,該書中已錄有明末天啟四年(1624)刊的《類經圖翼》及崇禎元年(1628)刊的王曰逵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合類》(詳見"引用文獻考"),則《考穴編》成書年代不早于清代初年。又按此書的內容及附圖有不少與清初王宏翰《醫(yī)學原始》(成書于康熙二十七年)相同或相近,例如二者的"循經考穴"部分均抄自明代楊殉《針灸集書》,二書同附有歐希范五臟圖,故《考穴編》的成書年代大致與《醫(yī)學原始》相近,即成書于康熙年間。

    二、版本

    此書未見刊行,也未見書目著錄,F(xiàn)僅存有清康熙抄本一部二冊.原系范氏棲芬室藏,現(xiàn)歸中國中醫(yī)研究院圖書館收藏。抄本無欄格、版匡。書中"玄"字或避或不避,反映了康熙間避諱不嚴的特點。抄錄中的錯字,有用紅筆直接描改者,末詳系原抄錄者所改,還是藏書者所校改。此外,書中還見有一些空缺字。

    1955年群聯(lián)出版社據(jù)上述抄本影印出版。影印時作了以下處理:1.撤去書中所有藏書印。2.將原書中紅筆描改的字直接改正。但其中有數(shù)處仍據(jù)原字影印。

    1959年上?萍汲霭嫔缬謸(jù)上本出版了排印本。惜此本脫文較多,對原文也作了直接校改(未出校記)。

    三、基本內容與構成

    《考穴編》是一部腧穴專書,其體裁與元代滑伯仁《十四經發(fā)揮》很相似,而內容與構成遠較前者復雜。主要取材于《針灸集書》、《針灸聚英》、《針灸大成》、《奇經八脈考》及竇氏針書。具體而言,除卷首二篇緒論"十二經傳注"、"內景賦"直接抄自《針灸集書》、《類經圖翼》外,其余各篇均系綜合諸家文獻,參以已見,編輯而成。其中十二經各經前的臟腑總論錄自《針灸聚英》;經絡循行正文及注文系綜合《針灸聚英》《針灸集書》二書合編而成;腧穴主治癥則取材于《針灸大成》、《針灸聚英》、竇氏針書;刺灸法內容則主要采自《針灸大成》、竇氏針書;腧穴部位則兼取《針灸大成》、竇氏針書及"廣注"(書名不洋);"附奇經八脈"篇主要抄自王曰逵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合類》卷三"附奇經八脈篇"及李時珍《奇經八脈考》。

    本書主體部分十四經循經考穴篇共有三個層次:1.十四經循行正文(即頂格書的文字)及注文(即正文后低一格書的文字)。2.接在注文后及插于腧穴之間的循經考穴文字(低一格書)。3.腧穴詳解(即低二格排的文字)。這部分文字在一般腧穴書中是作為正義出現(xiàn),而在本書中實際上是作為二級注文,即對第二層次的注解。

    四、引用文獻考

    《考穴編》直接引錄的基本文獻有:《針灸集書》、《針灸聚英》、《針灸大成》、三卷本《銅人圖經》及二部書名未詳?shù)尼樉臅?其一與單行本《玉龍歌》合抄的腧穴書基本相同;其二即《考穴編》引作"廣注"者)。最為可貴的是,該書引錄了明代針灸大家凌氏遺書原文共18條;此外還引錄了大量金元針灸大師竇漢卿針法遺文。以下分別論述:

    (一)凌氏針書

    凌云,字漢章,明代針灸大家,針術神妙。惜其針書未曾刊行傳世,嘉靖中高武編《針灸聚英》時僅從凌氏寫本針書中轉錄"攔江賦"一首(作者不詳),余皆未言及。其他明清醫(yī)書也未見引錄,因而長期以來人們對凌氏針法無從了解。今《考穴編》明確引錄了凌氏針書原文18條,其中引"凌氏"(或"凌氏針法")者10條;引《經神集》者8條。今全文錄于下:

    1.頰車……凌氏刺一分,沿皮向下透地倉。牙疼瀉之。

    2  承滿……凌氏自此至滑肉門中開皆止二寸,與天樞以下諸穴同。

    3.中渚……凌氏直刺八分,禁灸。

    4.風池……凌氏帶斜刺一寸如八字。

    5.肩井……凌氏針一寸。

    6.陽關……凌氏針法:此與膝關及委中三穴刺之,須使針鋒相向為妙。

    7.陽陵泉……凌氏橫針一寸五分,可灸。

    8.陽輔……凌氏直針一寸,宜灸。

    9.丘墟……凌氏云:針帶斜,或適申脈。

    10.懸鐘……凌氏橫針一寸。

    11.膝關……《經神集》:針一寸五分,與陽關針鋒相透,形如八字。

    12.太沖……《經神集》:直針三分。

    13.期門……《經口集》:針八分。

    14.命門……《經神集》云:灸腸風神效。

    15.脊中……《經神集》云:主癲癇翻胃吐血,小兒積塊亦灸之。

    16,石門……《經神集》云:久閑精不孕者,灸之又能使宣通而有孕也。

    17.鳩尾……《經神集》云:欲刺鳩尾,先針涌泉。

    18.承漿……《經神集》云:針一分,豎針向下三分,須口銜尺方可下針。

    以上十八條文字多集中在膽經以后穴中,可見嚴振所據(jù)凌云針書也非完本。其中第ll條引《經神集》針法與第6條引"凌氏"之文如出一轍,顯然引自同一書,"經神集"當是凌氏針書中一集,其余各集或無關腧穴,或已散亡,故嚴振氏未能引錄。從這18條文字看,的確很有特色,若非于臨床有獨到之處者,不可能有如此精辟的見解。通過考察,發(fā)現(xiàn)凌云針法與傳世的竇漢卿針書特點很相似,其中第一條針法及第十五條主治癥與《玉龍歌》相同?梢姡枋厢樂ㄊ芙鹪樉拇髱煾]漢卿的影響較大。   

    眼下流傳的凌云針灸書有多種,僅題曰"太醫(yī)院凌漢章編"的《步穴歌》就不下三種,經考察,均為后人偽托。其他經眼的冠以"凌云"之名的針灸書也均出自后人之手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書店曾收購一本《針灸秘法全書》,存一至三卷,明紅格抄本,棉紙,共六冊,題作"明凌云志撰"。疑"凌云志"即凌云。今此書下落不明。

   (二)竇氏針書(《玉龍歌》)

   《考穴編》所載腧穴剌灸法項下,多錄有"一法"之文,內容多與吳崑《針方六集·神照集》卷一所引"竇氏"文相同;腧穴主治癥中也有不見于《針灸聚英》、《針灸人成》者,但其中部分文字也同樣見于《針方六集·紛署集》卷五。由于《考穴編》所引"一法"的刺灸法內容及不見于《針灸大成》、《針灸聚英》的腧穴主治癥均多于《針方六集》一書所引"竇氏"之文,故不可能從后者轉引,而是引自另一書。現(xiàn)存單行本《玉龍歌》一書后附有一部腧穴書,書名不詳;另有一部較早的抄本系據(jù)《玉龍歌》殘本抄錄,無"玉龍歌"部分,不知名腧穴書首頁也殘缺,書名題作《楊氏家藏針經圖像》,可能系抄錄者補題,非原書名。而這部書中所載腧穴刺灸法并主治癥與《針方六集》所錄"竇氏"及《考穴編》所錄"一法"內容非常相似,則《考穴編》所錄"一法"及部分主治癥或引自此書的某-傳本,或因所據(jù)本未題作者名,故嚴振概以"一法"稱引其文。

    此外,《考穴編》還采用了《針灸集書》、《針灸聚英》、《針灸大成》、《奇經八脈考》、《類經圖翼》、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合類》等書內容。其中注文還引有《素問要旨論》、《內外二景圖》、《靈樞經》、《甲乙經》、《銅人圖經》等書。

    《考穴編》在引文(包括間接引文)時每見有徑引篇名而不舉書名之例,若對中醫(yī)文獻不熟悉者很容易將這些篇名誤以為已佚占醫(yī)籍名,故以下略加說明:

    "總錄統(tǒng)論"、"骨度統(tǒng)論"、"統(tǒng)論"等。均指《圣濟總錄》第一百九十一卷第一篇"骨空穴法"。該篇前有緒論名"骨度統(tǒng)論"。

    "修明堂訣式"系明正統(tǒng)石刻本《銅人圖經》卷下所附篇名。

    "通明形氣篇"系《素問要旨論》第七篇篇名。

    "習醫(yī)直格"系《傷寒直格》第一篇篇名,全名作"習醫(yī)要用直格。

    "經神集",可能是凌云針書中一集的題名。

    五、學術價值

    《考穴編》采用文獻非常豐富,保存了凌氏針書、竇氏針書、"廣注"及歐希范五臟圖等已佚醫(yī)書的佚文,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。而且該書作者還以專論及按語的形式,對針灸腧穴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考證,"背部圖八髎穴辨"、"膺腹部穴圖辨"二篇專論,論述了始見于徐春甫《古今醫(yī)統(tǒng)》的"背部穴圖"、"腹部穴圖"中的錯誤;因而較之前代針灸腧穴書,此書的腧穴定位更具體,刺灸法、主治癥更全面,更切合臨床實際,具有很高臨床實用價值,值得認真研究。

 

 
提要
 
目錄及序跋
 
附篇
 
版本信息
 【版本名稱】  1955年群聯(lián)出版社據(jù)清康熙抄本影印本
 【刻印方式】  影印本
 【現(xiàn)存狀況】 
 【國別】  中國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關于我們 - 聯(lián)系我們 -版權申明 -誠聘英才 - 網站地圖 - 醫(yī)學論壇 - 醫(yī)學博客 - 網絡課程 - 幫助
    醫(yī)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© CopyRight 2006-2012, MED126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浙ICP備12017320號
    百度大聯(lián)盟認證綠色會員